
玉米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枕四部分组成。叶片长80~100厘米,宽6~10厘米。中间有一条明显主脉,两侧有平行脉,叶片边缘波浪状,有防止风害折断和扩大光合面积的作用。中上部叶片有茸毛,叶片基部成漏斗状环抱茎秆,可把叶片接纳的雨水集于茎秆周围的根部。叶鞘肥厚坚挺,紧抱并保护茎秆,增强抗倒能力;叶片与叶鞘交界处内侧有无色薄膜(叫叶舌),紧贴茎秆,可防止雨水及病虫侵入;叶片与叶鞘交界处外侧部位叫叶枕。 玉米叶互生。叶片多少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少,晚熟品种多。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一般14~24片叶。当玉米新叶露出1厘米以上叫可见叶,整个叶片露出叶鞘叫展开叶。叶片展开后不久光合作用最大,并向外输送养分,叫功能叶;当叶片枯黄1/3以上,光合作用减弱,枯黄1/2以上,光合作用所制造的养分仅供本叶消耗,枯黄2/3以上,该叶即进入养分入不敷出的衰老期。从功能期至衰老期是该叶片的寿命。因此,如何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延长功能期,延缓叶片衰老,意义很大。一般春玉米叶片寿命1~6叶26~37天,7~12叶55~77天,13~18叶85~90天,19叶以上逐渐缩短,顶部旗叶为60天;夏玉米1~3叶20天,4~8叶30天,9~14叶70天,15~17叶60天,顶部旗叶45天。总之,下部叶寿命最短,顶部叶寿命其次,穗位及其下叶寿命最长。生产上根据叶片枯黄情况,可以断定玉米是否早衰或徒长,供管理时参考。 玉米光合作用除与品种及叶片健壮程度有关外,还与温度、水分、养分、光照强度有关。光合作用适温为20~24℃,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光合不利。如土壤水分不足或大气干旱,玉米叶片卷缩,早晨叶尖不再吐水,光合物减少;水分、养分充足,光照较强,都对光合作用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