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玉米追施氮肥应掌握哪些原则?

[复制链接]
查看13 | 回复0 |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施用有机肥料作基肥和种肥的基础上巧施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基肥数量少的地块,或是夏玉米或秋玉米来不及施用基肥的地块,更要及时追肥。  

各种氮素化肥均可作追肥施用。追肥的时间、数量和次数,要根据土壤肥瘦、基肥和种肥施用的多少,以及气候条件等来确定。  

北方气温低,玉米的生育期短,应强调早施追肥。黑龙江省多年多点的试验证明,拔节前一次追施氮肥最为经济有效,与拔节前和抽雄前两次追肥的效果相似。拔节前一次追施尿素150千克或硝铵225千克即可满足玉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要。若进行两次追肥,也要前重后轻,以免贪青晚熟。

南方玉米的生育期长,可采用“三攻”追肥法:  

1、早追拔节肥:玉米长至七八片叶时就进入拔节期了,此时穗分化已经开始,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需肥量急剧增加。此时追施氮肥可起到发棵壮秆的作用,有利于幼穗分化。早追拔节肥,促使根、叶和茎秆发达,能制造和供应幼穗较多的养料,以降低空秆率,增加双穗率。  

2、重施攻穗肥:一般在抽雄前十天左右(大喇叭口期)追施氮素化肥。此时正是玉米雌穗的小穗和小花分化盛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重施攻穗肥,保证足够的养分向穗部转移,对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有很大作用。  

3、稳追攻粒肥:玉米抽穗后,雌穗吐丝时追施少量氮肥,可促使籽粒饱满。此时玉米果穗的大小和行粒数的多少虽已定型,对养分的吸收也开始逐渐减慢,但如果肥料供应不足,会引起植株早衰,影响籽粒充实,造成灌浆不良。适当补施粒肥可防止早衰,延长植株根系及叶片的活动时间,表现为桔秆成熟、粒重提高,从而获得高产。  

合理施用粒肥可以增产,但如粒肥施用过多或过迟,不但造成把料的浪费,而且延迟成熟。因此粒肥的施用原则是“宁早勿迟”,施肥数量仅占总追肥量的10%~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