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葱是以食用葱白为主的葱蒜类蔬菜,依据葱白的形态可分为长葱白型、短葱白型和鸡腿型等大葱品种。我国是大葱的主要栽培国家,以栽培长葱白型品种为主,面积最大,如山东章丘大梧桐葱,以长势强、植株高(一般在1~2米)、葱白长、直径粗、不分蘖、味甜、微辣、单株重、产量高而著称。 大葱的根为弦线状须根,着生于短缩茎的基部,随着大葱的生长,短缩茎增大,会不断发生新根。大葱发根能力强,一株大葱有30~100条须根,根群主要分布在30厘米的土层中。大葱的根系再生能力较弱,当已发生的根系被切断后,断裂后的根不能再发生侧根,所以起苗移植前发生的根系大都已失去利用的价值,以后主要靠新根吸收和供应养分。大葱根系好气、怕涝,喜肥沃疏松的中性壤土,土壤 pH 以5.7~7.4为宜。 
据测定,每生产1000干克鲜葱,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7~3.0千克,五氧化二磷0.5~1.2千克,氧化钾3.3~4.0千克,三要素吸收比约为1:0.4:1.3,对钾的吸收量较大,氮次之,磷最少,另外还需要硫、钙、锰、硼等中量和微量元素。 大葱叶的生长需要氮较多,如果氮肥供应不足,大葱叶片较少、面积小,叶片向葱白运送的营养物质也少。缺氮会影响大葱的生长和葱白的质量。钾肥参与大葱叶片光合作用,能促进糖类的运输,钾肥供应不足会影响大葱的产量和品质。磷能促进新根的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扩大根系的面积和吸收能力,对培育壮苗、提高大葱幼苗的抗寒能力有重要作用。苗期缺磷,苗子重量减轻,影响种植后的生长,降低产量。 
大葱不同的生育时期,生长量和吸肥量不同,以生产葱白为主的大葱,育苗时一般需亩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高浓度三元复混肥40~60千克,土肥混合,耕耙畦面后播种。冬前大葱处于幼苗期,生长量小,需肥不多,在苗床已经施足基肥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追肥,以控制幼苗生长,防止幼苗过大、越冬后抽基。在寒冷地区为保护葱苗安全越冬,可在土地封冻前,畦面撒施1~2厘米厚的土杂肥、碎草保温或结合浇水施少量的氮、磷肥料。第二年春,葱苗返青时结合浇返青水再追少量尿素。定植前要控水蹲苗。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整地施肥,基肥要足,一般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000~10000千克,施肥后耕翻土地,土肥混匀。在大葱幼苗定植前,基肥不足时可适当在定植沟内再施入适量有机肥料。 “立秋”后到“白露”前是大葱生长盛期,对水肥的需要量很大,需追“攻叶肥”,一般将肥料施入沟脊,然后中耕,使肥料与土混合后填入沟内并进行浇水。“处暑”时可第二次追肥,培土,追施有机肥和复混肥后进行培土。根据地力情况,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000千克,高浓度三元复混肥50千克。“白露”到“霜降”是大葱发棵、葱白生长旺盛期,应干“白露”和“霜降”前后,结合浇水,分别追施部分速效肥和活量的钾肥。 “霜降”以后气温下降,大葱叶片内的营养物质向葱白转移,进入葱白充实期,一般不需再追肥,如果出现早衰现象,也可酌情亩施速效氮肥10~15千克。 青葱栽培不追求葱白产量,在施肥上以促进叶片生长为主,应多施氮素肥料,一般不需要育苗。在管理上以促为主,肥水齐攻,但追肥要分多次,每次少量,一般结合浇水每隔20天左右追肥一次,每次亩追尿素10~15干克。要防止徒长和提前抽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