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葫芦育苗要点 1、适期播种:一般认为在当地平均气温21~22℃时播种比较适宜。由此推算,在北纬41°以北和海拔高的地区,宜在8月份播种,在此间纬度和海拔越高播种越早,而在北纬40°以南地区一般要求在9月上旬播种。其日历苗龄20~25天,定植后20~25天可上市,采收期可达2个月以上。 2、苗床准备:棚外苗选在避风、离水源近、靠近日光温室、管理方便的地方。根据种植面积,按每平方米苗床育苗100棵,育苗数比实际定植数多20%~30%的比例,确定苗床面积。8月底至10月上旬,气温、地温都较高,为了便于控制温度,一般应在温室外育苗。生产上多采用小拱棚或中拱棚作育苗畦育苗,拱棚宽200~350厘米、高100厘米以上,每个拱棚中可做育苗畦1~2个。 实行嫁接育苗的,应在拱棚中育西葫芦和黑籽南瓜苗,再于大棚内嫁接并育苗。空间大的苗床育苗效果较好。为防止后期冻害,要备好防寒草帘。 若10月中旬播种而外界气温又偏低时,应在温室内育苗。在温室内育苗的,要于适当的位置做南北向苗床,以利整地、做畦和定植。苗床宽100~120厘米、深20厘米,长度依需要而定。苗床整平踏实后,撒一层草木灰,再覆盖营养土10~12厘米或直接将营养钵内装入营养土,排放在育苗床内,用细土填充缝隙,排装完毕浇透水。如果苗床面积过大,也可按比例配好肥料,撒在畦面上,再将苗床翻掘12厘米深,耙细,接匀,整平。 3、营养土的配制:配制使用营养土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配制营养土时,可用肥沃的、5年内没有种过瓜类蔬菜的壤质土6份,腐熟马粪、厩肥4份,混匀后过筛;有草炭土的地方也可用4份草炭土、3份壤质土、3份腐熟的马粪厩肥,混匀后过筛。每立方米上述混合土中再加人腐熟粪干20千克、复合肥1~2千克、草木灰5千克、2.5%敌百虫60~80克、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克掺匀。用于嫁接的西葫芦育苗时的培养土,可用无病土和清洁的河沙各5份混合,然后再在每立方米混合土中加入1千克三元复合肥拌匀。 
4、种子处理:为使幼苗健壮、无病和出苗整齐,必须对种子进行精选,然后消毒、浸种、催芽。具体方法见育苗部分。 5、需要采用护根育苗:采用营养钵(筒、袋)进行护根育苗也是预防病毒病不可忽视的一项措施。特别是采用大纸袋育苗,将苗子与纸袋一起栽植到土里,伤根基本可以杜绝。 6、搭架罩网防虫遮阴:在畦上搭起1个1米左右高的拱棚,其上用灰色尼龙窗纱或专用防蚜纱网覆盖严,既可防蚜虫和白粉虱,又可遮阴避强光。 7、严格用药: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喷药防治。同时,从苗期开始就要使用抗病毒的药剂,一般可用抗毒剂1号、抗病威、病毒必克等灌根,同时喷雾。 
8、保证水分供应:干旱也是诱发病毒病的一个环境条件,育苗期间必须保证水分供应,同时也可以起到降低地温的作用。 9、苗床管理:西葫芦出苗以前,要求育苗床温度较高,白天宜保持在25~30℃,夜间16~18℃,地温15℃以上,3~5天即可出苗。出苗前一般不通风,但如果中午阳光好,拱棚内气温超过32℃时,可适当通风。出苗后要及时撤去地膜,通风降温,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2~13℃。白天超过25℃时通风,低于20℃要闭棚,以避免幼苗下胚轴拔高,造成高脚苗。 自第1片真叶展开至定植前10天,应将苗床温度提高至22~28℃,促进幼苗加快生长发育。定植前7~10天进行降温炼苗,白天最高温度可由22℃逐渐降至18℃,夜间最低温度由13℃逐渐降至10℃,定植前2~3天再次适当降低苗床温度,使秧苗受到充分锻炼。 为防止苗期虫害,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或50%辛硫磷乳油,按1:100倍配成毒饵或毒土,以小堆堆放于苗床周围。白粉虱、蚜虫既可直接为害幼苗,又可传播病毒病,若发现应立即喷洒600~800倍氧化乐果,或用25%敌杀死、20%速灭杀丁、25%功夫(三氟氯氰菊酯)稀释2000倍,每隔6天喷1次,连喷3次。若发现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喷洒600倍百菌清。定植前一定要在苗床喷1次600倍百菌清或多菌灵药液。 健壮秧苗的特征是:株形矮壮,株高10厘米左右,3~4片叶,茎粗0.4~0.5厘米,叶片小,叶色浓绿,叶柄长度相当于叶片的长度,苗龄30天左右;嫁接苗的适宜苗龄为40天左右,形态指标为3叶1心或4叶1心,生长健壮,子叶完好,叶厚,茎粗。定植前应进行低温炼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