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 塑料大棚西葫芦定植后的管理要点

[复制链接]
查看7 | 回复0 | 昨天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塑料大棚西葫芦温度管理要点  

西葫芦是喜温蔬菜,不耐霜冻,早春栽培初期外界气温较低,故管理的重点是防寒保温,避免0℃的低温出现,保持适温以利生长发育,可采用大棚内扣小拱棚,并加盖草苫等不透明保温物。西葫芦的定植期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此时外界气温仍然很低,光照强度偏弱,在管理措施上要以提高棚温为主。定植后的3~5天内,保持棚内高温、高湿,白天气温控制在25~30℃、夜间20℃左右,促进缓苗。缓苗后为防止苗子徒长,温度指标应适当降低3~5℃,草苫要早揭晚盖,并延长中午通风时间。进入结瓜期后,要适当提高棚温,并加大昼夜温差,白天气温可控制在28℃左右、晚上13~15℃。

随着天气转暖,通风量应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由只通顶风到上下同时进行。进入4月中旬以后,外界气温稳定在12℃以上,可以昼夜通风。5月中旬以后,光照强度增强,气温升高,要注意防止高温引起植株早衰,及时通风,尽量延长西葫芦的生育期。  

当外界白天气温达20℃以上时,可揭掉塑料薄膜,只进行夜间覆盖。当夜间最低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可撤掉所有保护设施,使之在露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各地撤除保护设施的时间不同,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应注意的是撤除的时间不是晚霜已过即撤除,而是在外界温度完全处于适宜于西葫芦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内时才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保护设施创造良好环境的作用,才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如果是在拱圆大棚内定植,没有其他覆盖物,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虽然外界气温已经较高,但由于棚的保温性能差,管理上须采取闭棚、保温、保湿,尽量不通风的措施。缓苗以后,根据天气、棚温情况,决定通风时间的长短。同时要注意寒流天气,在寒流到来之前,可将地面划锄1~2遍,适当提高棚温,使土壤贮藏较多的热量。寒流到来时,封严大棚,如有小拱棚,可临时盖一些草苫、麦秸等防寒物。植株进人生长中后期时,注意及时通风。

塑料大棚西葫芦水肥管理  

西葫芦是需水肥较多的蔬菜,水肥的充足供应是获得高产的关键。但由于早春气温低,3月份以前定植的西葫芦浇水要慎重。若定植水充足,缓苗后可适当延长浇水时间。  

若西葫芦定植水不足,可早浇水,但量不能大,这时如浇水过多,不仅降低地温,还易引起徒长,而落花落瓜,影响早熟。一些早熟品种,坐瓜早、瓜密、生长势弱,结瓜后易发生赘秧现象,应轻度蹲苗,以促为主,缓苗后第一水应适当早浇。结合浇第一水,可随水冲施稀人粪尿,每亩300~500千克,以促进植株生长和根瓜的膨大。根瓜膨大期和开花结瓜期应加大浇水量和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一般3~5天浇1次水。待撤去覆盖物处于露地条件后,应增加浇水次数。  

早春栽培西葫芦每10~15天追1次肥,共追3~4次,每次每亩施用复合肥15~20千克。建议在西葫芦结果盛期每7~10天可根外追施0.1%~0.3%的磷酸二氢钾液。  

同时要看天气情况,阴、雨(雪)天,寒流到来前不能浇水。3月中、下旬定植的西葫芦可适当提前浇水。4~5月份,西葫芦需水、肥量增大,应及时施肥浇水。

塑料大棚西葫芦光照管理  

大棚内的光照是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也是提高大棚温度、维持蔬菜生长发育的热源。光照不足时,叶片同化能力减弱,叶大而薄,颜色淡。低温弱光易发生落花化瓜,易感病害。在高温弱光环境中,植株呼吸作用加强,养分积累少,且易徒长。塑料薄膜的透光率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显著的变化,一般新膜透光率80%~88%;覆盖1个月后,薄膜下05米处透光率为70%;覆盖3个月后,透光率仅为50%左右。

2月中、下旬定植西葫芦的塑料大棚,多数已经使用过一段时间,棚膜灰尘污染相对较重,西葫芦定植前最好用肥皂水擦拭棚膜一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定植后仍要定期用干布擦拭牛土、杂质等,保证薄膜有较高的透光率。采用大拱棚多层覆盖时,要注意白天及时揭去不透明覆盖物及小拱棚上的薄膜。揭盖草苦要按照温度指标适时进行。日出后揭苦子,棚内温度不下降或略降,即为合适。

日落前盖苫子,次日日出前后棚内温度达到所要求的温度,证明盖得适时;若温度低,说明盖晚了;若温度高,则说明盖早了。阴、雨(雪)天气,应适当早盖。一般雨、雪天气,棚内气温不降就应揭开;连续阴天也应揭开,但下午要早盖。连续阴天转晴天气,切不可于阳光强时猛然全部揭开,应在光线弱时揭开,光强时盖上,或断续间隔揭开,使植株逐渐适应。3月份以后,外界光照强度、气温条件逐渐改善,西葫芦进入快速生长的时期,管理上应勤擦棚膜,给西葫芦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中后期,应进行植株调整,使植株处于最佳的光照条件下,促进早产、高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