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 西葫芦苗嫁接后的管理技术

[复制链接]
查看4 | 回复0 | 昨天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接口愈合期的管理  

嫁接苗接口愈合的好坏、成活率的高低,以及能否发挥抗病增产的效果,除与砧穗亲和力、嫁接方法和技术熟练程度有关外,还与嫁接后的环境条件及管理技术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接口愈合期的环境条件及管理技术对嫁接苗的成活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嫁接后应精心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接口愈合,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  

冬春季苗床应设置在日光温室、塑料薄膜拱棚等保护设施内,苗床上还应架设朔料小拱棚,并备有苇席、草帘、遮阳网等覆盖遮光物。若地温低,苗床还应铺设地热线,以提高地温。秋延后栽培的蔬菜,苗期处于炎热的夏季,幼苗嫁接后,应立即移人具有遮阴、防雨、降温设施的苗床内,精心管理。  

(1)温度管理:西葫芦嫁接苗愈合的适宜温度为白天25~28℃、夜间20℃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接口愈合,并影响成活率。嫁接苗在15℃低温条件下,则推迟1~2天愈合,成活率下降5%~10%;嫁接苗在32℃以上高温条件下,愈合缓慢,成活率降低15%以上。因此,早春低温期嫁接,应采取增温保温措施;夏季高温期嫁接,则应采取降温措施。特别是嫁接后3-4天内,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一般嫁接后8~10天,幼苗成活后,会恢复常规育苗的温度管理。  

(2)湿度管理:一般嫁接后1周内,空气湿度应保持在95%以上。采取的措施是嫁接后立即向苗钵内浇水,并移入充分浇水的小拱棚内,严格密封。注意冬天浇温水,夏天浇凉水,并向拱棚内喷雾,使棚内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状态,以后每天向棚内喷雾2~3次。7天后应逐渐通风放湿。  

(3)光照管理:为了防止高温和保持苗床湿度,一般前3天要遮住全部阳光,但要保持小拱棚内有散射光,利用清晨太阳出来前或傍晚太阳下山后的一段时间,揭去覆盖物,让苗接受弱光,避免西葫芦砧木因光饥饿而黄化,继而引起病害的发生;3天后,早晚除去遮阴物,让嫁接苗接受弱光照射约1小时,以后逐渐延长光照时间,7天后只在中午强光下短时遮阴。待接穗第1片真叶全部长出,可彻底揭去遮阴物,对嫁接苗进行常规光照管理。

2、接口愈合后的管理  

此阶段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时刻,苗床的管理与常规育苗基本相同。但要注意以下环节。  

(1)分级管理:蔬菜嫁接苗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一般经过7~12天接口完全愈合,嫁接苗开始生长,但由于嫁接时砧木的粗细、大小以及接穗大小不一致,成活后秧苗质量有一定的差别,需进行分级管理。使秧苗生长一致,提高好苗率。  

(2)断根:采用靠接法、大苗带根顶插法嫁接,嫁接苗成活后,需对接穗及时断根,使其完全依靠砧木生长。一般在嫁接后10~12天断根。断根后应适当提高温度、湿度和遮光,促伤口愈合,防止接穗萎蔫。  

(3)去除固定物:多数嫁接方法需要固定物固定接口,嫁接苗成活后,接口固定物应及时解除。但解除太早,易使嫁接苗特别是靠接法的嫁接苗在定植时因搬动从接口处折断;解除太晚,固定物的存在会影响根茎的生长发育,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取出固定物。劈接和顶插接的一般成活后一周去除固定物,靠接的可适当推迟,甚至定植后再去除,但应以不影响幼苗生长为前提,否则应及早去除。  

(4)除萌:及时除去不定芽。这项工作约在嫁接5~7天后进行,除萌时不要切断砧木的子叶。  

(5)低温锻炼:嫁接苗成活后管理同常规育苗,定植前7~10天也要进行低温锻炼,逐渐增加通风,降低苗床温度,以提高嫁接苗的抗逆性,使定植后易成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