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大豆,需吸收纯氮65千克、有效磷15千克、有效钾3.2千克,三者比例大致为4:1∶2,比水稻、小麦、玉米等都高;其中以氮肥需求最多,其次为钾肥。在大豆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瘤菌,能从空气中固定本身所需的氮素的1/3~1/2。试验证明,施用化学氮肥太多,抑制根瘤菌活动。但在幼苗初期,根部还未形成根瘤,用适量氮肥,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磷可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大豆的抗逆力,并促进根瘤发育。在豆科作物中,重视施用磷肥可以达到“以磷增氮”的效果。钾肥的作用是促进幼苗生长,使茎秆强壮,增强抗倒性。 
大豆生育期通常分为萌发期、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荚鼓粒期和成熟期六个生育期,不同生育阶段需肥量有差异。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开花前和鼓粒后吸收养分较少。其吸肥规律为:吸氮率出苗和分枝期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15%,分枝至盛花期占16.4%,盛花期至结荚期占28.3%,鼓粒期占24%;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氮的高峰期。吸磷率苗期至初花期占17%,初花至鼓粒期占70%,鼓粒至成熟期占13%;大豆生长中期对磷的需要最多。吸钾率开花前累计吸钾量占43%,开花至鼓粒期占39.5%,鼓粒至成熟期仍需吸收17.2%的钾。由此可见,开花至鼓粒期既是大豆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又是吸收氮、磷、钾养分的高峰期,如果肥料供应不足,大豆容易出现脱肥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