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各种营养元素对大豆起的生理作用

[复制链接]
查看2 | 回复0 |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氮:  

氮素是大豆形成新器官和生成子粒蛋白质的原料,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在核酸、磷脂、辅酶、叶绿素及其他一些物质中均有存在。在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直接或间接参与几乎所有的代谢过程。对细胞分裂和伸长至关重要,是高产中的决定因素。大豆缺氮时,外观生长缓慢,分枝减少,植株短小,老叶片首先变为黄色。已变黄的叶子如及时施给氮肥,即恢复正常绿色。大豆所需氮素有1/4~2/3是从根瘤菌共生固氮中获得的。为获得高产,只靠根瘤菌供应是不够的,其余的还需从土壤中获得。但施用化学氮过多,会抑制根瘤菌的活动,减少根瘤的数量,降低生物固氮的效率。试验证明,在土壤缺氮的条件下,早期施用适量氮肥,能促进幼苗生长,为后期根瘤生长和生物固氮创造物质基础。将氮肥深施,不仅有助于促进大豆根系下扎,满足中后期氮肥需要,而且避开根瘤区,减少氮肥对根瘤形成和生长的抑制作用。  

二、磷:  

磷是大豆形成新器官和生成子粒蛋白质所必需的,是核酸、磷脂、磷酸腺苷和多种酶的成分。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大豆脂肪合成和分解。磷在大豆植株有机物质的转化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参与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传递。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磷在苗期可以促进根系生长,开花前可促进叶片、分枝、茎秆的生长和花芽的分化,开花结荚期可增加生殖器官的数量,减少花荚脱落。还可以促进早熟和根瘤的发育。  

大豆植株早期缺磷时叶色深绿,以后在底部叶的叶脉间失绿,最后整个叶片呈现缺绿,开花后叶上有棕色斑点,严重缺磷时,茎变为红色,根呈棕色。在各类土壤中施用磷肥均有增产效果,但肥效与土壤肥力基础及施用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一般每100克土壤中含速效磷6毫克以上时,施磷增产效果小,含1~2毫克时,增产显著。

三、钾:  

钾本身并不是有机物质的组成成分,但参与碳水化合物运转,调节酶的活性,增强渗透性,对气孔开放有特殊作用。在各种矿物质元素中,大豆对钾的吸收量仅次于氮,在施用氮磷的基础上施钾,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加速维管束的木质化,提高抗倒伏和渗透调节能力;调节气孔的开放,提高抗旱能力;增加根瘤数,增加根瘤重量,提高固氮活性和固氮量;加速光合产物的运输,促进营养物质在子粒中的积累。  

植株缺钾时会延迟大豆的成熟,降低子粒的质量。钾的流动性很强,易从较老的组织转移到根和芽的生长点。大豆缺钾时植株下层叶的小叶边缘出现不规则的黄斑,叶中心部分仍为深色,叶尖及叶缘黄色部分逐渐向内发展,叶片脉间凸起、皱缩,叶片前端向下卷曲,最后变成棕色而枯死。每100克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低于5毫克时,施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  

四、钙:  

钙在维管束、膜物质的形成和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上起重要作用。酸性土壤中施钙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促进根瘤生长,还能促进大豆植株生长点细胞分裂,加速幼嫩部分的生长。

五、镁:  

镁是叶绿素中惟一的矿物质元素,对促进能量代谢和提高许多酶的活性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缺镁时,叶片下披,叶脉间失绿,老叶由外及里发黄。  

六、硫:  

硫是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的成分,这些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硫还存在谷胱氨酸、辅酶 A 及维生素中,在大豆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人和动物来说,含硫氨基酸都是不能通过自身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在大豆的氨基酸组成部分中,含硫氨基酸相对较少。通过施用硫肥能提高含硫氨基酸数量。

七、钼:  

铝是大豆根瘤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金属成分,是共生固氮和硝酸还原作用必不可少的。大豆缺铝时,根瘤的生长以及豆血红蛋白和氨基酸的合成均受到抑制。大豆对钼的需要很少。  

八、微量元素:  

大豆需要的微量元素有铁、锰、铜、硼、锌和硒等,微量元素的作用不同,大多数参与酶的活动。在偏碱性土壤中,有时需要补充微量元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