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通过拌种防病治虫方法 1、大豆霜霉病:此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和病残体内越冬,次年萌发通过幼苗胚芽进入生长点,而向上蔓延,危害幼苗、叶片及豆英、豆粒。幼苗染病叶柄沿叶脉出现淡黄色病斑,叶背生灰霉,生长停滞,造成早枯;豆荚内产生块状灰色霉层。以后病组织上产生的孢子囊,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一般7月~8月份雨水多易流行。 防治可采用种子重量0.5%的70%敌克松拌种。 2、大豆根线虫病:此病是胞囊线虫危害所致,因此又名胞囊线虫病。它以含卵胞囊或卵囊在土中越冬。次年幼虫从大豆幼根侵入危害,导致植株发育不良,矮小黄萎,根上附有白色或黄褐色球状物,即线虫虫瘦。线虫随农具、病残体、粪肥及风雨传播。砂土、碱土、旱薄地发病重。 防治可参照花生根结线虫病,也可用种子重量0.5%~1%的甲基硫环磷拌种,或用40%甲基异柳磷每亩0.3公斤,配成毒土,播种期开沟施药。 3、大豆蚜虫:此虫是我国北方各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大豆植株生长不良,茎叶卷缩、矮化,叶片早落,产量锐减。在北方以卵在鼠李的芽腋或枝条缝隙中越冬。次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豆苗出土时,有翅胎生蚜迁入豆田危害,7月中、下旬为盛发期。一年有4次迁飞过程。 药剂拌种是防治大豆呀虫的重要环节,一般采用种子重量0.3%~0.4%的70%灭呀松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1.5公斤,在播种时随种丢施,大豆出土后可控制30天左右不受蚜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