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棉与常规棉的生育特点不同,栽培技术也不相同。只有掌握它的生育特点,才能采取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1、种子活力相对较弱:一是抗虫棉种子生活力相对较弱。抗虫棉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所以种子亲水性强。二是抗虫棉种子发芽活力低。抗虫棉种子小,脂肪含量偏低,蛋、脂比例失调,因此出苗慢、苗弱。 2、苗期长势偏弱:抗虫棉出苗至现蕾前营养体发育较迟缓,生长速度相应较慢,若不采取促早促壮措施,可一直延续到6月中旬,表现出叶片较小,茎秆细弱,叶面积系数偏小。 3、叶片特征:与常规棉比较,抗虫棉叶片较厚,叶中等偏小,缺刻较深,褶皱明显,叶色浓绿,且叶上表皮角质层较厚有利于防止植株体内水分过度蒸发以及红外线对叶肉细胞组织的灼伤,最主要的是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 4、中期生长加快:抗虫棉苗期长势较弱,现蕾以后生长发育加快,并且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持续时间长,因而结铃性强,成铃率高。 5、结铃进程快:抗虫棉结铃时间比对照早10天,结铃高峰比对照早10天,且持续时间长达20天。 6、株型偏紧:与常规棉相比,多数抗虫棉个体相对偏小,果枝上仰,茎秆坚韧。一般抗虫中熟品种株高95厘米左右,果枝与主茎夹角较小,主茎基部节间长4~5厘米,中上部节间长6~7厘米。因此,需通过提高群体密度获得高产。 7、抗虫棉产量构成的主要特点:抗虫棉的结铃性和早熟性优于常规棉,抗虫棉一般在第六节间出现果枝,现蕾比同类常规棉早3~5天,单株平均成铃20多个,最多结铃70个左右,成铃率50%以上,较常规对照增加20%以上。一般抗虫中熟品种铃重5克,衣分40%左右,每亩产皮棉100千克以上,与常规棉在治虫条件下的产量相当,比不治虫的常规棉大幅度增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