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花种子播种前处理方法 1、硫酸脱:绒利用硫酸释放的大量热能及腐蚀作用,杀死种皮内外病菌。脱绒后棉籽光滑,可用于机器精量播种,节省种子,提高播种质量。能促进种子加速吸水,提早出苗。也能为种子的种衣剂处理提供方便。脱绒的方法有两种: ①稀硫酸脱绒:稀硫酸脱绒是将浓硫酸稀释到8%~10%的浓度后,加入一定量的活化剂,对短绒起吸附、渗透、润湿作用。生产时往毛棉种内加稀硫酸液量为3:1,进行浸泡和搅拌,大约经过1分钟的搅拌、混合,使棉种全部润湿,然后进入离心机干,将多余的酸液分离,回收再用。短绒上的酸液占棉种重量的9%~10%。然后进入烘干机、摩擦机内进行脱水、去绒、磨光变成光籽。 ②泡沫酸脱绒:将浓硫酸稀释到8%~10%的浓度后,加入一定量的发泡剂(发泡剂原液的用量0.5千克/吨棉籽),在泡沫发生器内在空压机的作用下,通过孔板使之泡沫化。搅拌50~60秒,发泡剂能使酸液体积增大40~50倍,以增加它们之间的接触面积,使酸液均匀分配到短绒上去。当气泡破裂时酸液沿棉短绒的纤维在毛细管的作用下,由端部向根部渗透,裂纹、锯伤的棉种基本上不受酸液的损伤,酸液不能渗入种子内部,从而保证种子的素质不受影响,同时也保证了渗透性好,短绒上的酸液的含量占棉种重量的15%~16%。然后进入烘干机、摩擦机,进行脱绒。 
2、包种衣剂:种衣剂工艺流程采用密封全湿法,科学合理,无"三废",无粉尘;种衣剂包衣种子播于土中,隐蔽用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防治苗期病虫害,健苗壮苗,增强植株的抗性,从而减少后期的喷药次数;高毒农药加入部分有效助剂,经过特定的工艺流程加工成种衣剂,在保证原有药效的同时实现了低毒化。目前已工业化生产并在农业上大面积推广的种衣剂产品型号有:20%棉花种衣剂6号,26%棉花种衣剂6-1号,24%棉花种衣剂11号,20%棉花种衣剂24号。 3、浸种:一是定温定时温水浸种,将种子浸在55~60℃,促进种子吸水,出苗快而整齐。二是药剂浸种,用浓度为0.3%~0.4%的多菌灵胶悬剂浸泡14小时,可防止枯黄萎病的扩散和苗期病害发生。三是微量元素浸种,用硼、锰、钼等微量元素浸种。 
4、药剂拌种:用0.5%的多菌灵、甲(乙)基托布津;0.3%~0.4%的三氯硝基苯等药剂加10%的草木灰或细干土拌种,具有杀菌防虫的作用。但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种衣剂包衣。 5、生长调节剂处理种子:一是赤霉素处理,赤霉素处理种子的浓度一般为10~250毫克/千克,时间以12~24小时为宜。二是生长素处理。把选晒好的棉籽用200~250克/千克助壮素(50千克水加40~50毫升有效浓度为25%的助壮素)或缩节胺(50千克水加10~12.5克缩节胺)浸种8~12小时,药液要高过种子3~6厘米,种子浸好后摊晾至半干后(不可在太阳下晒),拌杀菌剂即可播种;助壮素或缩节胺拌种适用于露地直播棉田。或用100毫克/千克的助壮素或缩节胺(50千克水中加助壮素20毫升或缩节胺5克)拌棉种。其做法是将重量为棉籽重50%~60%的药液均匀地喷在未去短绒的棉籽(去短绒的棉籽,药液要减少到种子重的40%)上,拌匀后堆放6~10小时,期间要翻动1~2次,待种子吸收药液后,晾干,拌杀菌剂后即可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