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棉花育苗移栽缓苗期形成的原因

[复制链接]
查看2 | 回复0 | 昨天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调查研究结果认为,通过由苗床起苗移栽到大田,棉苗的根系受损伤或死亡,以及棉苗的地上部茎叶和地下部根系的严重失水,是造成缓苗期长或短的内因;此外,缓苗期和苗龄的大小(叶片多少)、长短(天数)、移栽期的早迟及移栽时的温度等均有密切关系。  

根系死亡及棉苗失水是形成缓苗的主导因素。不同苗龄期移栽,棉苗根系的失水情况不同,同期移栽时,大苗的侧根死亡和失水情况都比小苗为重,如5月12日移栽的大苗的侧根死伤率为45.65%,失水率为8.97%,分别比小苗的33.14%和11.20%高12.51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5月12日移栽到6月7日调查时相隔26天,土壤墒情正常下苗高增长5.8cm,真叶增长4.1片,而第一侧根数和棉株含水率尚未恢复到移栽时的状态。可见在缓苗期内(大苗9天,小苗5天)的根系死伤和失水将是更为严重的。移栽期推迟到5月19日,根系的死伤和幼苗的失水均有所减轻,其缓苗期也相应缩短,大苗为7天,小苗为5天。

棉花缓苗期与移栽期早晚和温度的高低密切相关。据江苏省观察,5月上旬,麦行内5cm及15cm地温平均为17.2℃和16.2℃,这时移栽棉苗发根慢,缓苗期长,容易形成僵苗不发;5月中旬麦行内5cm及15cm地温已稳定到18.7℃及17.6℃,这时移栽的棉苗发根快,缓苗期较短。河南省的试验,当5cm深日地温平均在15℃以下时,棉苗移栽后很难发出新根;当17℃时,移栽后3~4天发出新根;19℃以上时只要1~2天即可发出新根。一般发新根快,缓苗期就短。缓苗期长短与移栽时的苗龄大小有密切关系。据试验,同期移栽的苗龄越小,根系死伤及失水均较轻,缓苗期也越短;而苗龄相同(叶片同)移栽期晚的,则缓苗期较短,这是因为晚移栽的气温和地温均比较高,而地温高则发根快,因而缓苗期缩短。上述结果表明,移栽时的苗龄大小要视茬口的早晚来决定。早茬口5月中旬移栽的,2、4、6片真叶三种苗龄的产量相差不明显。晚茬口到5月下旬及6月初移栽时,则栽大壮苗,其产量比小苗增产显著。晚茬口栽大苗虽然缓苗期延长了2~3天,但在苗床上生长一片真叶所需时间要比栽到大田后快4~5天甚至更多。所以晚茬口培育大壮苗移栽,能相对提早生育期及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对争早发、早结铃是有利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