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芝麻种植要点 1、芝麻轮作倒茬 芝麻与其他作物轮作倒茬,前后茬作物都能增产,又能有效地预防病虫害,一般间隔3年以上种一次芝麻,防病效果最好。夏芝麻一般5月底至6月初播种,9月上中旬收获。前荏多为小麦、油菜、大麦茬,早茬作物较少,因而小麦荏种夏芝麻必须小麦、芝麻均选用较早熟的品种。夏芝麻与其他作物的轮作方式: 小麦一夏芝麻一小麦一大豆或甘小麦或油菜。 油菜一夏芝麻一小麦一玉米一小麦一大豆—小麦。 2、夏芝麻种植时间 芝麻是喜温作物,夏芝麻在6月10日以前播种越早越好,避免后期秋季阴雨、低温的影晌。 
3、芝麻种子准备 在芝麻播种前除了确定适宜当地种植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外,还应做好种子处理工作:一是晒种,以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势。即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置竹、苇席上在阳光下摊晒1~2天。二是选种。风选或水选,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杂质的上等种子。三是做发芽试验。即随机取样,发芽军茌90%以上时,即为良种;发芽率在70%以下者,如无种子更换,可加大播量。 4、夏芝麻种植密度 据试验,单秆型品种每亩植12000株,分枝型品种每亩植10600株。行距0.4~0.5米,这就为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供较多的营养物质。 
5、助苗出土,间苗定苗 芝麻不怕干,就怕播后雨。芝麻播种后遇雨猛晴,表土形成了板结层,一般不出苗,幼芽窒息而死,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在天晴适墒时,用钉粑横耙1~2遍,让芝麻种子能正常发芽、顶土出苗。条播的芝麻也可以人工揭去覆盖的土层,让抑芽暴露土面,很快成苗。 一般正常出苗量是所需定苗量的15倍左右,如不及时间苗定苗,因幼苗拥挤,腿高蒴稀,招致减产。芝麻出苗3~5天,长出第1对真叶的时候,即可间苗。在病虫害严重的地块,要及时防病治虫,等到危害期过后,再正式定苗。条播和撤播芝麻的间苗定苗,通常是结合头两次中耕进行的。第1次中耕时,用镢锛间苗,把苗剔成单棵,间苗距离应是定苗距离的1/2。第2次中耕时,按计划的留苗株数和行、株鉅,将苗定好。点(穴)播的乏麻通常是用手间苗。间苗、定苗时,必须注意留足、留匀、留壮苗。如有缺苗,要在定苗的同时,移苗补栽。 6、中耕除草,培土封根 芝麻要早中耕,勤中耕,一般芝麻出齐苗3~5天,出现第1对真叶时,立卽进行第1次浅中耕,根小苗嫩,穿破地皮即可。在出现2~3对真叶和出现分枝时,再各中耕1次。芝麻根群分布浅,土墒过干过湿时中耕均易伤苗损根,应茌适墒时中耕,并切忌雨前中耕,伤根引病。 
7、排水防溃与灌溉 ①排水防渍:芝麻的耐渍性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减弱,尤其是初花以后很不抗渍。排水防渍的最有效措施是”沟两垄田“种植,”小墩“种植,挖好厢沟、腰沟、地头沟、地外排水沟、排水渠,做到五沟相通,及时排水防涝。此外,实行地膜馕盖栽培也是一项较好的防涝防旱技术。 ②灌水防旱:芝麻苗期需水量少,播种时土壤底墒足的,一般苗期不需灌水。在中、后期搞好灌水是夺取丰收的关键。在芝麻现蕾以后,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以下时,为促进花序生长发育,应及时灌水,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合肥20千克左右。开花结蒴期薄水量最大,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25%,则需及时灌水,要在此期注意虫害,及早喷药防治。在封顶以后,在雨水充足或花蒴期灌水的情况下,一般不需灌溉。如遇秋旱,司适当浇水。为避免涝害,应切实注意天气变化,杜绝在雨前灌水。 8、芝麻打顶 芝麻适时打顶,减少养分消耗,延长根、荃、叶、蒴功能期。但过早打顶,会减少上部结蒴成籽;过晚打顶则起不到调节养分的作用。一般打顶时间在盛花后7~10天或成熟前25~30天。打顶方法是用手掐去主茎和分枝茎顶端1~2厘米生长点即可。 
9、化学调控 在播种早、水肥充足、密度偏大、有旺长趋势的情况下,可在2~3对真叶时喷洒10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或助壮素溶液,能有效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加根颈粗。在花期喷洒促进型激素,可促进果轴伸长,延长叶片寿命。但要注意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操作,避免使用不当对植株造成药害。 10、适时收获 芝麻茎基部和上部蒴果成熟早晚不一,收获过早,植株上部子粒不饱,影响产量品质;收获过晚,下部蒴果易炸裂落籽,造成损失。一般应在植株变成黄色或黄绿色,叶片里本完全脱落,下部蒴果子粒充分成熟,中部蒴果子粒区十分饱满,抑皮呈固有色泽,上部蒴果子粒进入乳熟后期时收获。夏芝麻在8月底9月初收获。 收割后的芝麻采用小捆架晒。即将10~15棵芝麻捆成小捆,3~5捆搭在一起晾晒,3~4天逐捆倒过来敲打脱粒,然后适新架起,一般两次即可脱完。 芝麻子粒入库时含水量应在7%以下,杂质低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