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盐碱稻田灌溉技术

[复制链接]
查看43 | 回复0 | 2025-4-21 08: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排盐洗碱  

含盐量在0.5%以上的须灌水洗盐3~4次,含盐量在0.5%以下时须灌水洗盐2~3次。每次洗盐时,应尽可能做到大排大灌,灌水10~13cm,3~5天后全部排出即可。根据吉林省西部气象、土壤特点,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出"三洗"原则,即播前泡田洗碱2~3次。"水混"洗碱,插秧后到分藜初期,常常出现"脱裤"现象,若不及时洗碱,缓苗慢,甚至死苗。换水洗碱的标准:田面水中COg2超过0.1g/ L 、 HCO ,超过0.2~0.3g/ L ,就应进行排水洗碱换新水。其次是高温洗碱,在6月中下旬气温较高,水温在22℃以上时水的矿化度明显高,此时常常出现"红叶"、"红斑"现象,伴随赤枯病的发生,一定要洗碱,结合喷施硫酸锌能减轻危害。  

二、合理灌水  

以水层灌溉防止土壤盐碱上升。插秧至分阶段浅灌3cm左右;拔节期间浅灌,看苗管水。苗旺的稻田适当落干,使叶色褪淡,披垂的叶片竖起来,达到正常丰产长相,再浅灌或湿润灌水。孕穗、出穗后浅灌或湿润灌水。

三、适时换水  

换水的目的,主要是排盐洗碱。水稻缓苗后,耐盐程度有所提高,但盐分浓度大对稻苗生育有抑制作用。一般要求土壤盐分<0.2%, pH 值低于8.5,可用石蕊试纸测试。如果田面水变粉红色时,须立即换水;外观上田面水稍变浑浊应及时换水,如呈米汤状则稻苗生长受抑制。插秧初期,一般4天左右换水1次,生育中期稻苗耐盐碱能力增强,可以5~7天换水1次。  

四、后期撤水应稍晚,防止碱害减产  

盐碱地撤水应较非盐碱地撤水晚5~7天,后期停水时间盐碱较重或新开发的盐碱地应比轻碱地晚4~5天,至少在黄熟中期撤水,或在正常撤水前深灌水6~10c,泡2~3天,排干换上新水10cm左右,自然落干,以防止盐碱危害造成贪青、早衰、死苗,影响水稻产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