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名称:香附子 二、别名:莎草、香头草、雷公头 三、英文名:nutgrass flatsedge,nut grass,coco-grass,Java grass,purple nut sedge,red nut sedge 四、分类:莎草科莎草属 
五、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1、根:纤维状。根状茎匍匐,细长,在地表可形成椭圆形的基生球茎或块茎,产生芽、根和根状茎。根状茎也可形成地下块茎,贮存淀粉,能产生根状茎和新植株。 2、莲:锐3棱形,散生直立。株高15~60cm。 3、叶:丛生于茎基部,比茎短,窄线形,宽2~5mm,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主脉于背面隆起,质硬。叶鞘棕色,老时常裂成纤维状。苞片叶状,3~5片,通常长于花序。 4、花: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有3~6个开展的辐射枝,辐射枝末端穗状花序有小穗3~10个。小穗斜展开,线形披针形,长1~3cm,宽1.5~2mm,压扁,具花10~30朵。小穗轴有白色透明宽翅。鱗片密覆瓦状排列,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3mm,膜质,先端钝,中间绿色,两侧紫红色或红棕色,具5~7条脉。雄蕊3枚,花药线形,暗血红色,药隔突出于花药顶端。花柱细长,柱头3个,伸出鳞片外。 5、果实:小坚果3棱状长圆形,表面灰褐色,具细点,果脐圆形至长圆形,黄色。 6、种子:长1mm。 
六、生物学特性:花果期5~10月。实生苗发生期较晚,当年只长叶不抽茎。喜潮湿、怕水淹。 七、生长环境:生于荒地、路边、沟边、旱地等。 八、危害:旱地作物及果、桑、茶园的杂草,发生量大,除治困难。 九、繁殖传播扩散方式:块茎和种子繁殖,多以块茎繁殖。种子可以借助风力、水流及人、畜活动传播、扩散。 十、分布范围:广布于世界各地。 十一、用途:块茎入药,有通经、镇痉、健胃的功效。可提取芳香油,其残渣含淀粉,可酿酒。 十二、防治方法:水旱轮作,有效降低杂草基数。深耕晒垡,减少田间种子和块茎数量。用10%草甘膦水剂、2,4-滴丁酯、二甲四氯茎叶喷雾防除。用40%莎扑隆超微可湿性粉剂土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