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名称:异型莎草 二、别名:球穗碱草、球穗莎草、咸草 三、英文名:difformed galingale,variable flatsedge,smallflower umbrella-sedge,small flower umbrella plant 四、分类:莎草科莎草属 
五、形态特征:1年生草本。 1、根:须根系。 2、茎:丛生,扁3棱形,平滑。株高5~50cm。 3、叶:基生,条形,短于茎,宽2~5mm,平展或折合。叶正面中脉处具纵沟,背面突出成脊。叶鞘稍长,淡褐色,有时带紫色。苞片叶状,2~3片,长于花序。 4、花:聚伞花序简单,少数为复出。穗状花序伞梗末端密集成头状,具多数小穗,径5~15mm。小穗密集,披针形,长2~5mm,具小花8~12朵。小穗轴无翅。鱗片排列疏松,膜质,近于扁圆形,顶端圆,长不及1mm,中间淡黄色,两侧深红紫色或栗色,边缘白色透明,具3条不很明显的脉。雄蕊2枚,稀1枚,花药椭圆形,药隔不突出于花药顶端。花柱短,柱头3个。 5、果实:小坚果3棱状倒卵形,几与鳞片等长,淡黄色,表面具微突起,顶端圆形。 6、种子:果脐位于基部,边缘隆起,白色。 
六、生物学特性:花果期6~10月。籽实极多,成熟后即脱落,春季出苗。 七、生长环境:生于水田、水沟边潮湿处等。 八、危害:为水稻田及低湿地的恶性杂草,尤其以在低洼水稻田中发生量大,危害重。 九、繁殖传播扩散方式:种子繁殖。随风散落、随水漂流,或随作物种子、动物活动传播、扩散。 十、分布范围: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俄罗斯、日本、朝鲜、印度、非洲、中美洲等地区也有分布。 十一、用途:全草入药,能行气、活血、通淋、利便。 十二、防治方法:稻田用灭草松、二甲四氯、禾田净、农得时、草克星等除草剂除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