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红薯苗期烂床原因 ①病烂:种薯有黑斑病、软腐病、茎线虫病,或因肥料、床土带苗,此外,冷害、涝害、有伤口也会引起烂床。 ②热伤:床温长期在40℃以上易发生热伤烂床。受热伤的种薯发软,掰开不流白浆,挤压时流出清水,肉色发暗。如果薯层下面温度过高,则在薯块下面先烂,薄膜下面温度过高,则由上向下烂。另外,浸种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薯皮发暗,容易脱皮,也是热伤的症状。 ③水烂或闷气:缺氧薯块多由内向外烂,皮色发暗,有酒味。主要原因是床土紧实不透气,或浇水过多,封膜后长期不透气,引起缺氧烂床。
2、红薯苗期烂床防治方法 ①防止病害侵染:苗床要用无病菌的净土、净圈粪。严格精选无病、不受冷害、涝害和破伤的种薯。在红薯上床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防治黑斑病有较好的效果。用51~54℃的温水浸种10分钟,不仅对黑斑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还能兼治薯皮内0.5厘米深处的茎线虫。 ②严格控制床温:从排种到出苗阶段,床温以控制在31~35℃为宜,最高不得高于38℃。排种后1天使床温上升到31℃左右,以后渐增,第5天要把床温升高至35℃左右。高温催芽后,将床温降至31℃左右。出苗后到炼苗,床温应在25~28℃,炼苗到采苗,床温保持在20~23℃,要注意通风降温。 ③控制浇水:种薯上苗床前要浇足水,一般在幼芽拱土前不再浇水,遇旱可浇小水,在幼芽拱土时可浇一次大水,防止芽尖萎蔫枯干而影响秧苗生长。以后每隔5~6天浇一次水,保持床土湿润。在采苗前的5~6天浇一次大水,以后停止浇水,进行蹲苗。剪苗当天不要浇水,以利于种薯伤口愈合,防止病害侵染。 ④补救措施:先找出烂床的原因,然后根据发生烂床的时期和烂床程度,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出苗前后,发生零星或点片烂薯,可连土挖出病薯,更换无病种薯和新土,并喷洒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湿润薯皮进行消毒,继续育苗。如果烂种达到全床的30%,要用倒炕的方法,把烂种挖出,另取无病的种薯.并更换新土和沙,重新育苗;若种薯不够时,可把腐烂不到1/2的种薯留下,切去腐烂部分,用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在切口蘸上新鲜草木灰,进行消毒后上炕。检查苗床时,发现是黑斑病的烂薯,可把床土水分控制在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35~38℃高温催芽3~4天后,把温度降到30℃左右。这样可使病斑干缩,防止病菌继续蔓延。 
如果发现床温过高,应立即扒出种薯和床土散热,之后,重新排种育苗,但不能应用浇冷水降温的方法,否则,因为炕底热气上升,更容易蒸坏种薯。 出苗后,黑斑病严重发生时,只能采取促使秧苗生长,争取多采苗的措施。方法是用1份腐熟鸡粪和5份过筛的细土混合均匀,撒在床面,厚约5厘米,保持湿润,促使秧苗基部发根,以利于吸收水分和养料。当秧苗23~25厘米高时,在离床面6厘米处剪苗,并进行药剂浸苗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