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癌肿病?

[复制链接]
查看101 | 回复0 | 2025-2-25 22: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铃薯癌肿病识别方法  

癌肿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广泛分布在高海拔冷凉多雨地区。感病块茎品质变劣,无法食用,连猪也不吃,完全失去利用价值,而且块茎感病后易于腐烂。主要为害植株地下部分,薯块和匍匐茎上发生普遍。病重时,也可发展到地上茎,但茎叶发病较少。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偏酸性的地块易于发病。马铃薯品种间有抗性差异。  

块茎和匍匐茎:由于病菌刺激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定、粗糙突起的肿瘤,状如花揶菜.受害薯块表面常龟裂。癌瘤组织前期黄白色,后期变黑。发展到地上茎的肿瘤~在光照下初期变为绿色~后期呈暗棕色。多数瘤状物在芽眼附近先发生,逐渐扩大到整个块茎,最后类似肉质的瘤状物组织松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味,有褐色黏液。贮藏期间病薯仍能发展,甚至造成烂窖。病薯变黑,发出恶臭味;经长时间煮沸不易变软,难以食用。  

地上部:外观与健株差异不明显~但后期病株较健株高,保绿期限比健株长,分枝多~结浆果多。重病株的茎、叶、花均可受害而形成癌肿病变或畸形。

马铃薯癌肿病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严格实行检疫;选用抗病品种;利用脱毒茎尖苗,快繁高度抗病品种,尽快更替不抗病的品种。选择粮谷作物轮作,消除隔年生马铃薯;重病地改种非茄科作物。避开低洼易涝地~,施用腐熟无病肥料,增施磷、钾肥;销毁病残株体。  

2、药剂防治:应用20%主唑酮可湿性粉剂或乳油叶面喷施,或每亩用药400~500克,拌细土600~750千克于播种时盖种;药水灌窝,于马铃薯出苗70%时,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药水喷雾,于出苗70%时喷一次,初蕾期一次,每亩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千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