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疮痂病?

[复制链接]
查看116 | 回复0 | 2025-2-25 22: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疮痂病是一种放线菌病害,是当前除晚疫病以外发生情况较为严重的病害。秋季发病较重,中性或微碱性沙壤土发病重。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发病。

马铃薯疮痂病识别方法  

马铃薯疮痂病主要危害块茎。受害块茎先是在表皮产生浅棕色的小突起,几天后形成直径0.5厘米左右的圆斑。病斑表面形成硬痂,疮痂内含有成熟的黄褐色病菌孢子球,一旦表皮破裂、剥落,便露出粉状孢子团。根据病斑形态可分为突起型疮痂病和凹陷型疮痂病,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区别于粉痂病)。表皮组织被破坏后,易被软腐病菌入侵,造成块茎腐烂。马铃薯疮痂病仅发生在薯块上,受害薯块品质低劣。

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高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与谷类作物实行4~5年的轮作。避免施用碱性肥料,多施酸性肥料和有机肥。不要用带病薯块和植株沤肥。加强田间管理,忽干忽湿或长期干旱易导致病害发生,因此在块茎形成期及膨大期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积水。防止切刀传播病原,接触过病薯的切刀必须严格消毒。  

2、种薯消毒:为防止种薯带菌,可在催芽前用0.2%甲醛溶液浸种2小时,或用0.1%对苯二酚溶液浸种30分钟,然后取出晾干播种。为保证药效,在浸种前需将块茎上泥土去掉。避免用草木灰拌种。  

3、土壤消毒:秋季用1.5~2千克硫黄粉撒施后犁地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开沟时每亩再用1.5千克硫黄粉沟施消毒。  

4、化学防治:可选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0倍液、新植霉素(100万单位)5000倍液、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900倍液等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