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稻茬上采用深耕、熟土培肥的方法栽培春马铃薯,甚至为了早熟还采取覆膜栽培马铃薯的传统种植方法,不仅费工费时,操作繁杂,而且成本高、效益低,影响了马铃薯的生产。 马铃薯稻田免耕覆草栽培技术,简称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是一项轻型高产栽培技术。根据马铃薯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只要将植株基部遮光就能结薯的原理,在晚稻等前作收获后,未经翻耕犁耙,直接开沟成哇,将薯种摆放在畦面上,用稻草等全程覆盖,配套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收获时将稻草扒开,在地上捡薯。 用此法种出的马铃薯薯块整齐、表面光滑、薯块鲜嫩、破损率低、商品性好,不仅解决了稻草还田的难题,避免了焚烧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简便易行,省工省力,同时免除了用药防治地下害虫的隐患,改善了马铃薯的品质,显著提高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选用良种 要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生育期适中的各类专用品种。可使用优质脱毒一级、二级种薯,避免使用带病种薯和商品薯作种薯,而且要选择休眠期已过的种薯。以中、早熟品种为好。适合湖南省作稻田免耕栽培的高产马铃薯品种有大西洋、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4号等。 2、免耕整畦 选择地势较高、耕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带沙性的中性或微酸性冬闲稻田。为有利于高质量地摆种,水稻收割时稻桩不宜过高,以齐泥留桩为好。开好“三沟”(围沟、主沟、厢沟),做到排水畅通,雨住田干。播前先划畦开沟,可用拖拉机或牛按沟宽20~30厘米,沟深20厘米,畦宽1.4~1.6米的规格,犁松排灌沟,畦面宽度可根据土质、排水情况而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的田块可宽些。开沟时挖出的泥土要均勻铺于畦面填平低洼处,将畦面整成龟背形,以利沥水、爽土、防渍。 免耕畦面如有杂草,应人工铲除,不可施用除草剂。 
3、种薯处理 ①种薯消毒:一般按每亩大田用种150~200千克提前准备好种薯。为防止种薯带菌传播病害,播前要认真做好种薯消毒。一般用0.3%~0~5%甲醛浸泡20~30分钟,取出后用塑料袋或密闭容器密封6小时左右,或用0.5%硫酸铜溶液浸泡2小时进行消毒,也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或用72%霜脲氰~锰锌可溶性粉剂100克、37.5%氢氧化铜悬浮剂100毫升、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万单位(相当于20克)兑水50千克浸种15~22分钟。 ②种薯切块:播前切块,每块重20~30克,每个切块上保留1~2个健壮芽苗或芽眼,切口距芽眼1厘米以上,种块不能太薄。 切块时每人准备2把切刀、2块切板。切种薯用的刀具一定要锋利、干净,绝对不能带油腻,切刀、切板可置于0.5%肥皂水溶液中浸泡,使用前用清水冲洗干净。每使用10分钟后或在切到病、烂薯时,轮换一次;或每使用10分钟后或在切到病、烂薯时,用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分钟或用75%酒精擦洗消毒。特别是遇病、烂薯时应将其弃除,并马上更换切刀和切板。 试验证明,马铃薯的尾芽成株后,产量仅是顶芽或侧芽成株苗的1/3,因此在切种薯时应对尾芽弃除不用。 ③切块消毒:种薯切块后立即用含霜脲氰~锰锌(约为种薯重量的0.1%)、甲基硫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新植霉素(约为种薯重量的0.01%)的中性石膏粉或双飞粉拌种消毒(消毒药剂可以单用,也可以选择2~3种混用),并摊开晾干,使伤口愈合;也可在种薯切面蘸上草木灰;或放置2天待切面伤口干后再栽植。 ④种薯催芽:将已过休眠期或接近结束休眠期且经过消毒、切块的种薯,放在垫有干净细土或稻草的室内黑暗处进行催芽,不要堆放过厚,以10~15厘米厚为宜,上面盖稻草等遮光。催芽要在室内干燥、通风处进行。当大部分种薯的芽长至0.5~1厘米时,揭开稻草将种薯暴露在散射光下炼芽,使芽变成紫色。催好芽后,根据种薯芽的长短、粗壮程度进行分级带芽播种。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和纤细芽薯。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 4、施足基肥 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全生育期较短,在生长前期和中期需肥量较大,应重施基肥。一般每亩可施三元复合肥60千克(含盖种用肥,下同),有条件的也可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磷肥50千克、钾肥15千克(或草木灰100~200千克),将肥料充分混合拌匀后施用。开沟后将沟土打碎整好哇面,复合肥、农家肥要均匀施在栽植行之间。有条件的最好进行配方施肥。 
5、适时播种 栽培春马铃薯,当外界温度稳定在5℃以上即可播种。湖南省冬闲免耕覆盖栽培马铃薯,适宜播种期为立春前后。 条件允许的地方,适当提前播种,可提早鲜薯上市的时间,有利于增加种植效益。栽培春马铃薯可采取地膜覆盖方式,争取适时早播,提早上市。上市最好时间为五一前后。播种前,要做好种薯挑选,最好选用20~25克的小薯播种。据试验,小整薯播种比大中薯切块播种能增产15%~27.4%。 将经过处理的种薯直接摆放在整理好的畦面上,每畦种4~5行,哇边留20厘米,并严格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在肥料两旁按“品”字形摆放。密度为每亩5500~6500株,可根据品种特性与土壤肥力水平决定,长势旺盛、肥力水平高的要适当稀植。 播种时将种薯稍微用力向下压一下,芽眼向下,与土壤充分接触,也可在种薯上盖一些细土,以利尽快发芽扎根。应注意种薯摆放在两行肥料之间,绝不能与化学肥料接触,以防烂种。可一行肥料摆两行种薯,也可一行肥料摆一行种薯或两行肥料摆一行种薯。 6、覆盖稻草 播种后每亩用灰肥(草木灰、焦泥灰)拌腐熟的猪粪1500千克盖种,以盖没种薯为度,再在哇面撒施复合肥30~40千克,然后整齐覆盖8~10厘米厚稻草(机械收获的杂乱稻草不能作为覆盖物,否则会导致马铃薯无法出苗)。稻草应与畦面垂直,按草尖对草尖的方法均匀覆盖整个畦面,随手放下,不压紧,不提松,不留空隙,以防止杂草生长。栽培1亩马铃薯需2亩左右稻田的稻草。稻草覆盖要均匀,并盖到畦边两侧。稻草覆盖好后要再进行一次清沟,用沟中清理出来的泥土在稻草上压若干个点,以保护覆盖物,防止种薯外露,但要防止压泥过多。播种后若遇天旱,要用水浇淋稻草保湿;如遇大风,要用树枝压住稻草,以免被大风吹走。 如果没有稻草或稻草不足的,也可以使用甘蔗叶、玉米秆、木薯皮等覆盖或加盖黑地膜。 
7、田间管理 ①清沟:引苗播种后及时清理排灌沟,将清理出来的沟土直接压在稻草上。如果稻草交错缠绕,有时会出现“卡苗”现象,应进行人工引苗。 ②水分管理:利用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在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分,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60%~80%,以湿润灌溉为主。一般情况下出苗前不宜灌溉。 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浇水。由于新稻草吸收水分少,吸收速度慢,而且容易干燥,使薯苗受旱,现蕾以后地上部蒸腾旺盛,地下茎生长也极迅速,这时需水量也多,应采用小水顺畦沟灌,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状态,降低土温,有利于块茎膨大,同时也有利于加快稻草的腐烂。 干旱时,应采取小水顺畦沟灌,不能浸泡到种薯,使水分慢慢渗入畦内。不可用大水漫灌,并应及时排水落干,以免造成畦面土壤板结,土壤中缺乏空气,妨碍根系生长,并易受晚疫病危害。 在多雨季节或低洼地方,应注意防涝,要及时清理排水沟,做好排渍工作。春季雨水较多,加之板田水分渗透性差,因此田间管理的重点是要抓好水的管理,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严防田间积水,造成渍害。马铃薯生长前期发生渍害,易导致种薯腐烂和烂根死苗;中后期发生渍害,会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块茎的形成、膨大。建议在收获前7~10天停止灌水。 ③追肥管理:农家肥、氮肥、钾肥、磷肥全部在播种时一次性施足。生长前期可施1~2次肥水,生长中后期脱肥的可用150克磷酸二氢钾或250克尿素兑清水50千克进行2~3次叶面喷施。 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从展叶起,每10天用0.1%硫酸镁、0.3%磷酸二氢钾、1000倍三十烷醇混合液喷叶片一次,连喷3~5次,能显著提高产量。 ④控制徒长: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因根系入土浅,薯块也长在地表,无附着力,故植株主茎支撑能力弱,极易发生倒伏。因此,中后期要注意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地上部分生长过旺。对于栽种密度偏高、品种长势旺盛、土壤肥力水平高的田块,可以喷施多效唑抑制地上部分旺长。马铃薯使用多效唑,应在马铃薯进入盛薯期时,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60~70千克,均匀地喷施于马铃薯的叶面上。马铃薯喷施多效唑要适时均匀,浓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同时不可与碱性物质混施。 ⑤去花蕾:马铃薯可供利用的部分是地下的块茎,它并不需要开花授粉,且孕蕾开花要消耗大量的养分,要想获得高产,必须见花蕾就掐去,以节省养分,促进块茎的生长。 ⑥视情盖膜:也可在稻草上覆盖地膜,覆盖地膜能增加地温,防止稻草被风吹散。黑色地膜防杂草的效果更好。盖地膜后可将沟再修光一次,并将光沟时产生的泥土用来镇压地膜,千万要做到地膜不被风吹起。但覆盖地膜的,应在马铃薯苗长到5厘米左右时,及时破膜放苗,否则膜内高温高湿,易使苗徒长,影响植株健康,放苗时在出苗口放点泥土压住地膜,防止地膜被风吹起。 ⑦预防霜冻:合理选择抗霜冻品种和种植时间,通过调整播种期,尽量避开霜冻危害。生长期间出现霜冻天气,应在上风位置堆火烟熏防霜冻,并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也可以通过施用抗冻剂或复合生物菌肥以及覆盖农膜等来减轻霜冻危害。 
8、适时收获 一般在5月份,当马铃薯茎叶呈黄色时,标志着薯块成熟,即可分期、分批收获。收获过早,产量不高,食味不佳;收获过迟,易受高温影响,疫病蔓延,烂薯多,同时,因为稻草进一步腐烂,使马铃薯外露形成“绿薯”,品质变劣,商品性差。小面积种植的,可先收获大薯,把小薯留下,用稻草覆盖起来让其继续长大。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有70%的薯块生长在地面上,块茎很少入土,收获时只要将覆盖的稻草翻开,收捡薯块即可,可随翻随捡。稻田免耕栽培收获的马铃薯,其薯块表皮光滑、薯形圆整、干净无泥、大小一致、破损率低。 春薯收获时气温较高,应选择晴天早、晚进行,使薯块清洁,耐贮藏。收获时先割去茎叶,如有晚疫病的茎叶应割下烧毁,清洁薯地,以免污染薯块。薯块拣取后,随即收集运到阴暗通风场所,薄摊晾干。在装运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损伤,保持薯皮完整。覆盖在畦面上的稻草,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日晒雨淋,大部分腐烂,可直接翻入稻田作肥料。对少数未腐烂的稻草,则可收集起来堆放在田头地角制作堆肥,供下季作物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