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质与根系对火龙果产量有影响 实践表明,由于沙地、石砾地的空隙大,土壤中具有较充足的氧气,火龙果的根系就发育得比较健壮且数量多,有利于植株吸收更多的养分,从而提高果园产量。 种植在沙质土壤或粘土中的火龙果,只要管理方法得当,让根系充分发育,同样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建议种植户多在浅植、草生栽培、排水性能、平衡施肥等方面下功夫。 
养分供应不足对火龙果产量有影响 正常状态下的火龙果,自5月份后便进入开花结果期,每15~20天就开花1次。如果这期间火龙果没有吸收足够的养分,部分结果茎就会进人休眠期而不能开花,从而影响整个果园的产量。另外,每年秋末和冬、春季是红皮白肉类和红皮红肉类火龙果的休养生息期,在此期间,部分种植户可能会忽视施肥,从而造成肉茎营养不良,直接影响后期的花芽分化和冬季嫩茎生长,故春季更应注意追肥。 
附着物结构不合理对火龙果产量有影响 前文已提到种植火龙果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种植方法产量会有差异。有的种植户采用类似搭葡萄架的附着物,让火龙果的肉茎在棚架表面如同葡萄藤般生长,这样在棚架下面较难找到每一条肉茎的起始端点,又担心拉扯某茎条时会伤及旁边其他的茎条,于是修剪茎条的难度加大,只好放弃修剪的念头,任由其自由生长。结果导致在棚架上的肉茎过长,有的甚至长达300~400厘米,养分由根部运输到茎条尾端的距离也随之加大,许多能量都在过长的运输途中无谓地消耗掉,从而影响了开花结果量。另外,实践证明火龙果自然下垂的茎条最容易开花结果,水平茎条则容易长芽,而棚架式种植的火龙果茎条大多呈水平生长,真正能够结果的下垂茎条减少,结果量也就明显下降。 此外,由于附着物的结构不合理,还会造成茎条互相重叠过多,使下层茎条成为暗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反而进行异化作用而白白消耗能量,从而减少开花结果量。 
光照对火龙果产量有影响 火龙果是一种喜欢阳光的植物,一旦在种植的时候缺少了光照,它的产量就会大大的减少了,所以在种植火龙果的时候应该将它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而不是阴凉的地方。 
后期修剪对火龙果产量有影响 在火龙果生长的过程中也要对它进行和其它果树一样的操作,那就是对它的枝进行修剪。如果不管它的枝,它又有充分的营养它就会不停的长枝而不结果实,所以在火龙果树长到一米二三的时候就要控制它的株高在这个范围之内,而且对于它的枝也要进行修剪,不能让它的枝太多、太长不然也会影响结果实的数量。 
种植密度对火龙果产量有影响 种植实践表明,每亩果园能容纳火龙果的结果茎以6873根为宜,此时的果园能够达到最高的生产水平。如果茎条太多,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反而不利于增产。因此,当茎条过密时,要及时疏除,尤其是产果期结束后(每年11月以后),应进行大量修剪。相反,果园内的茎条太少,则生产力不足,也会影响果园的产量。 一株30~40厘米长的种苗定植后,只要管理方法得当,1年后就能长出5根以上的结果茎条,最多的可达15根。台湾省有一位火龙果种植大户做过统计:每亩果园,如果种植68株果苗,要等到4年后才能长出6873根茎条;如果改为种植272株果苗,3年后就能长出6873根茎条;如果改为种植1020株果苗,1年后就能长出6873根茎条。因此,合理的集约化密植要比疏植更能提早收回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