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洋葱幼苗期管理 当洋葱种子开始出土时,使用苇帘或遮阳网在苗床遮阳的,应在下午撤除覆盖物;如果是用芦苇、秸秆等遮阳的,可以由密变疏,分2~3次撤除覆盖物。培育适龄壮苗,既要防止幼苗长得过大致翌年未熟抽薹,又要避免幼苗徒长细弱难于越冬。可以通过控制水肥来控制幼苗生长。洋葱苗期浇水应根据土壤墒情和不同播种方式而定。采取起土坐底水后再播种的,因底墒相当充足,一般在齐苗以前不必浇水。 其他播种方式,则在子叶未伸直之前要浇水,在“直钩”时期还要再次浇水;葱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后,生长速度加快,只要苗床土壤不过于干旱,尽量少浇水。洋葱在第二片真叶期,如秧苗生长缓慢,可追肥1次,施肥量为每亩10千克硫酸铵。若秧苗生长偏旺,则不要追肥。 在洋葱育苗过程中不要急于间苗,须提防立枯病,直到生出2枚真叶后,在追肥之前再除草和间苗。每平方米的留苗密度为650~750株。如有蓟马、潜叶蝇为害,可喷800~1000倍乐果或灭蚜松防治。如有葱蝇幼虫(蛆)为害,用敌敌畏加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灌根。 洋葱适龄壮苗的形态特征是:越冬前有3~4片叶,株高12~15厘米,假茎横径05厘米左右。另外,翌春洋葱田内植株抽薹率控制在1%~5%,说明苗龄适宜。 
2、洋葱幼苗越冬管理 北方高寒地区,一般是秋天播种,翌年春季定植,因此,必须做好秧苗的越冬管理工作。各地可根据气候条件确定幼苗越冬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苗床越冬法:苗床越冬就是在原来播种的育苗畦内越冬。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在土地封冻前(立冬后)于育苗畦的北侧加设风障,并浇灌1次“冻水”,使在畦面布满水层,深度不低于2厘米,第2天在育苗畦内先覆盖约1厘米厚的细土,以防畦面发生龟裂。此后,随着天气变冷,在上面再分次覆盖碎稻草或豆类作物的碎枝叶等,覆盖厚度为10~15厘米。翌年春季天转暖后,再将覆盖物取出,幼苗便重新萌发,以备定植。如有条件,育苗畦可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越冬期间必须将畦4周的薄膜压严,不使透风,如果发现破损,必须及时修补或将破损处再另加覆盖。该方式适用于冬季最低地温在一5~10℃的地区。 ②假植越冬法:该方法又叫囤苗越冬。冬季地温在一10℃以下的地区,原地保护仍不能保证洋葱幼苗不受冻害,可在土壤封冻之前,将幼苗挖出囤放在风障北侧的浅沟内,用干细土将四周封严。要防止假植不慎而使幼苗发热腐烂,或因覆土不严而使幼苗受冻。 挖洋葱苗要及时,过早挖苗温度高,囤苗后容易出现幼苗发热腐烂现象;过晚挖苗,土壤封冻后挖苗困难,容易损伤幼苗根系。 囤苗地要选择高燥、遮阴的地方,防止日晒或低洼潮湿,主要是在风障背后或在其他背阴的地方。假植的方法是,在风障后面东西向开沟,深约10厘米,然后将起出的葱苗以向南侧倾斜45°(或直立)在沟内密集摆苗,覆土时以不超过叶鞘顶部(5杈股)为准。假植沟之间应保持5厘米以上的距离,假植的宽度一般不超过1.5米。假植后要用土将4周堵严、踩实,不能透风,以免冻根。假植以后幼苗心叶还会缓慢生长,不宜立即盖土防寒,直到平均气温接近0℃时,再在葱苗上面覆土防寒。此后,根据当地气候,分次覆土。 ③窖藏越冬法:在土地封冻前将葱苗起出,捆成直径10~15厘米的小捆,放进白菜窖或其他地窖中贮藏。如数量少时,可在窖内直立码放;如数量较多,则使根部紧靠稍潮湿的窖壁,码放的高度以1~1.3米为宜,码好以后可在周围盖些大白菜在贮藏中摘下的外叶,以防干燥。人窖初期要进行倒垛,防止受热。在整个贮藏期间需要倒垛2~3次,如发现腐烂,要及时清除。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又便于检查,尤其在气候比较寒冷的地区,采用此法比在露地越冬更为安全。 
④沟藏越冬法:在风障背后,于立冬前后挖东西方向、深约20厘米、宽30厘米的贮藏沟。在土壤封冻前,将葱苗起出捆成直径10~15厘米的小捆,使根部与沟底接触,一捆捆密集码放在贮藏沟中。直到外界温度降至-5~-3℃时,再向葱苗上面盖土。以后根据天气变化分期盖土,覆土厚度15~20厘米,可覆盖作物秸秆防寒,使沟内温度相对稳定在0~1℃即可。另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经验,熊岳洋葱的幼苗,采取沟藏的方法,在-7~-6℃的低温下也可安全越冬。 ⑤小鳞茎贮藏越冬法:在生长期极短的高纬度地区可采用此法。第一年4~5月播种,80~90天后,小鳞茎成熟。选直径2-25厘米的小鳞茎做翌年的播种材料。冬季将小鳞茎贮藏在-3-0℃的恒温库中,注意防止小鳞茎在贮藏过程中发芽和腐烂。翌年春,用小鳞茎代替幼苗栽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