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棉花地膜覆盖的好处:改善棉田地温条件

[复制链接]
查看2 | 回复0 | 昨天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棉花地膜覆盖的好处:改善棉田地温条件  

棉花的生长发育必须以一定的热量即温度为条件,而热量主要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3种形式进行转移。采用地膜覆盖后,地膜本身并不能产生热能,但对上述几种热的转移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土壤热量产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地膜覆盖后地温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一是地膜覆盖后,抑制了膜内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了因水分蒸发所消耗或从土体中带走的热量。二是阻碍了近地层空间的热量交换,增加净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地球表面一方面从太阳获取热量,另一方面又要向外辐射,两者的差额称净辐射。地面获得的净辐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使地面温度增高。而地面温度的热通量按照由高向低传递的特点,向3个方向传递,一是以乱流或平流方式输送给近地气层,对空气加热;二是用于土壤水分蒸发消耗;三是以直接传导方式向下层土壤传递而保留在土壤下层,对土体加热。地膜覆盖后,太阳辐射能可大量地透过塑膜被膜下的地面吸收,把光能转化成热能后,由于地膜上凝结露珠可以阻隔长波通过,因而使地面升温。同时,由于多贮存的因乱流或平流送给贴地气层的一部分热,以及因水分蒸发小而未带走的一部分潜热被保存下来,并向下层土壤输送。故地膜下面各土层的温度都高于露地。到夜里,这些多贮存起来的热量,不断地输送给膜内地面,因而减缓了覆膜地面温度的下降速度。另外,由于夜间低温,会使土壤中的水汽沿着膜面大量凝结,又放散出一部分凝结热,所以夜间膜内地面温度和各层土壤温度也均高于露地。由于我国棉区辽阔,地膜覆盖后土壤的增温效应不尽一致,不同土壤上覆盖的增温效果和不同植棉方式增温效果也不一致。一般情况下,5~10cm土层4~5月提高地温2~4℃,但地温增值的大小,还受地理位置、覆盖方式及管理措施的影响。

在黑龙江地区(北纬46°)地温提高1.4~3.8℃;新疆地区(北纬43°)提高3.0~4.6℃;山西地区(北纬35°)提高2.4~3.7℃;湖南地区(北纬27℃)提高3.3℃左右。据新疆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新疆农业科学院资料,南疆4个点观察5cm地温,覆盖比露地4月中旬至5月下旬增温2~5℃,6月上旬增温1~3℃,6月中旬开始出现负值。在北疆垦区,4月下旬至6月下旬,覆盖棉田比露地棉田5cm地温提高3~4℃。1980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场观察,5cm地温从播种到5月底,覆盖比露地增温1.4~3.8℃,最高日增温值可达5.3~8℃。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旱地(1977~1981年)和水浇地(1979~1981年)观测结果表明,旱地、水地平均(4月中旬至6月底盖膜)10cm地温旬增温2~3.7℃,其中,4月中下旬旬平均增温2.65℃,5月份平均增温2.9℃,6月份平均增温2.47℃。河南农业大学1981~1982年在商丘县盐碱地上观察:4月中旬至5月中旬覆盖比不覆盖,5cm、10cm、15cm和20cm土层地温平均增温1.7℃、1.6℃、1.4℃和1.0℃,其中,4月11~15日平均增温分别达2.9℃、2.0℃、1.7℃和1.3℃。在一天中以14时增温最多,据4月中旬测定,5cm和10cm处,覆盖比不覆盖分别增加4.55℃和3.66℃。

增温幅度的大小,还因茬口、时间、土质、气候条件等而异。据江苏省14个点测定结果表明,播种到现蕾阶段,一熟地膜棉0~5cm增温4.7~1.85℃,5~10cm增温5.35~1.70℃,10~20cm增温3.0~1.7℃;两熟地膜棉0~5cm增温4.49~1.10℃;5~10cm增温4.03~0.67℃;10~20cm增温3.85~0.6℃。一熟田高于两熟田,前期增温多,能补偿积温的不足,有利于早苗早发,这是各生育期提前的主要原因。中期增温少,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叶面积的增大,增温效应逐渐减少。初花期后棉田封行,就无明显效应。土表增温多,随着土层加深而增温渐低。一天中以下午2点钟为最大增温阶段,晴天比阴、雨天增温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