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育苗移栽在一熟高产栽培中的增产效果 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在一熟棉田上的应用,出现了皮棉产量接近或突破150kg/亩大关的高产事例。1973年,陕西省采用方块塑膜保温育苗移栽,曾获得162.8kg/亩皮棉。 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76~1980年采用塑膜营养钵保温育苗移栽的高产攻关试验,5年平均产皮棉125kg左右,其中,1980年高达161.25kg/亩。 1983年,山东、河北两省由于气候条件对棉花生育和棉铃的发育较有利,铃重普遍较高,因而出现了不少亩产皮棉150kg以上的高产田块。河北省故城县青罕乡高产试验田,亩产皮棉160.85kg。 1980年,河南省棉花学会调查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平均亩产皮棉79.45kg,比直播棉增产53.53%。生产水平越高的,增产幅度也越大。如:亩产皮棉在75~105kg水平的棉田,移栽棉比直播棉增产60.5%;亩产皮棉62.5~75kg水平的棉田,移栽棉比直播棉增产44.8%。移栽棉不但比直播棉增产幅度大,而且早熟、品质好,霜后花也很少,棉花品级一般比直播棉提高一个等级以上。 陕西省大荔县亩产皮棉100kg以上的田块,移栽棉比直播棉增产43.3%;亩产皮棉75~100kg的田块,移栽棉比直播棉增产28.1%;亩产皮棉50~75kg的田块,移栽棉比直播棉增产20.1%;亩产皮棉50kg以下的田块,移栽棉比直播棉增产4.4%。 2、育苗移栽在盐碱地和黏淤地上的增产效果 盐碱地和黏淤地植棉的共同特点是保全苗难度大,早发难度更大,常造成缺苗、缺株或贪青迟熟,所以,一般产量都比较低且不稳。育苗移栽由于能保证全苗和进行合理密植,克服了盐碱地和黏淤地保全苗难和早发更难的最大制约因素,所以,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增产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育苗移栽棉的增产效果因盐碱地盐分含量的轻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是盐分含量越重的棉田,增产幅度越大。如在0~10cm土层含盐量为0.536%的盐碱地上,移栽棉比直播棉保苗率提高70.8个百分点,而且棉苗早发,生育期提前,有效结铃期延长,单株成铃多,早期铃比率大,因而,比直播棉增产226.83%;而在轻度和中度盐碱土棉田上,仅增产28.5%~30.61%。 重盐碱地之所以增产幅度大于轻、中盐碱地,主要是由于重盐碱地直播棉保不住全苗,同时,直播棉晚发迟熟,因而产量很低。 育苗移栽对解决黏淤土地植棉不易保全苗和迟发晚熟也有显著效果。山东省陵县张习桥乡全部是黏淤土地,过去由于拿不住全苗和棉花迟发晚熟,历年产量很低。1980年,植棉1万亩,全部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实现了一次全苗,平均亩产皮棉67.5kg,比未采用育苗移栽的1979年增产50%以上。 河南省鹿邑县有70%的耕地是黏淤土地,以前种植棉花是难逮苗,难保苗,晚发迟熟,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为了解决棉花全苗早发问题,20世纪70年代因地制宜开始采用育苗移裁,1977年后逐年扩大,棉花产量也相应逐年提高。 1980年育苗移栽面积扩大,占棉田总面积的58%,全县平均亩产皮棉81.45kg,比1979年亩产27kg增加两倍多,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73年(35.5kg)翻了一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