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水稻追肥要点

[复制链接]
查看38 | 回复0 | 2025-4-21 08: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肥是在施用底肥的基础上,以补充前期土壤养分不足所采取的措施。水稻追肥的次数视苗情而定,一般为3~4次,以追施氮肥为主,可适当用些钾肥。  

1、分蘖肥:水稻的有效分蘖期较短,一般只有20天左右。为了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提高分蘖的成穗率,增多穗数,应早施,重施分蘖肥。在氮肥施用量一般的水田可采用底(基)、蘖、穗、粒肥的分配比例为40%、30%、20%、10%,水稻的分蘖期是产生分蘖、奠定穗数基础的阶段,是水稻一生中含氮率最高的时期。插秧后分蘖出现越早则成穗越高,对产量的贡献也越大。追肥较为适宜的时期是在插秧后10~15天施入,即返青肥,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0%左右;施用方法是,在田间按行撒施均匀。  

2、穗肥:追施穗肥是增加粒数的施肥。施用时期视前期营养水平而定,前期肥力水平中等时,则以颖花分化为中心的时期(穗分化后10天左右)施肥为宜;前期肥力低时,宜提早在第一苞分化至第1次枝期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左右追施,可促进颖花分化,培育出大穗。上述所说的追肥时期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很难把握准确,具体追穗肥时期,根据水稻高产栽培经验可在抽穗前18天左右施肥为好(7月15日前后)。  

提醒:水稻穗肥施用量不宜过多,一般以总施氮肥量的20%左右为宜,每公顷折合硫酸铵120~150kg即可;施用方法,在田间按行撒施均匀。  

3、粒肥:水稻追施粒肥有延缓抽穗后叶面积下降,提高光合能力与根系活力,增加抽穗后的灌浆物质,减少秕粒、增加粒重的作用。但粒肥施用不当,易引起贪青晚熟,影响产量,所以是否施用粒肥,应根据水稻长势决定。施用方法和穗肥相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