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穗莎草(莎草科)

[复制链接]
查看1 | 回复0 | 昨天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中文名称:褐穗莎草

二、别名:暂无

三、英文名:Cyperus  fuscus  L.

四、分类:莎草科莎草属

五、形态特征: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1、根:须根系。

2、茎:丛生,较细,扁锐3棱形,平滑,基部具少数叶。株高6~30cm。

3、叶:短于秆或与秆近等长,宽2~4mm,平展或折合,边缘不粗糙。叶鞘短。

4、花:叶状苞片2~3片,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或简单,第1次辐射枝3~5个,长达3cm,每辐射枝具1~5个第2次辐射枝。小穗5~10余个密聚在辐射枝顶端,近头状,窄披针形或线形,长3~6mm,宽1.5mm,稍扁,具8~24朵花。小穗轴无翅。鱗片覆瓦状排列,膜质,宽卵形,先端钝圆,长1mm,背面中间黄绿色,两侧深紫褐色或褐色,3条脉不明显。雄蕊2枚,花药椭圆形,花柱短,柱头3个。

5、果实:小坚果椭圆形,3棱形,长为鱗片2/3,淡黄色。

六、生物学特性:花果期6~8月。

七、生长环境:生于稻田、旱地、河滩、湖边浅水、山谷湿草甸、沼泽、湿地、溪边草丛。

八、危害:除危害水稻外,在低洼潮湿地生长的棉花、豆类及薄荷等作物田中也有发生。

九、繁殖传播扩散方式:种子繁殖。

十、分布范围:中国东北、华北、西南、华中、华东、华南等有分布。北非、北美洲、地中海、欧洲中南部、伊朗等地也有分布。

十一、用途:暂无。

十二、防治方法:农田杂草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 化学防治、机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态防治等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